这是一本神奇的书!以“税人税地税商”的财政知识为丝线,厘穿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。阅读此书,你会发觉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”是句不能再正确的话,因此它或是一本最好的“财政政治学”入门书籍。
国家要获得财政收入总要依托某种工具,这就是所谓的“税柄”。以人口为税柄被称为税人,在财政收入上就是让人亲身服劳役或者按人头征税;以土地为税柄就是税地,在财政收入上就是按土地的面积来征收粮食或货币,传统财政中称之为“履亩而税”;以工商业活动为税柄就是税商,在财政收入上就是针对商品交易额、工商业从业者的财产与收益征税,或者采用许可、官营等形式分享商业活动的收益。
中国古代历史上,三种税柄实际上都在使用,不过在不同的国家发展阶段,以某种特定的税柄为主体方式,由此决定了财政制度的不同类型、运行效果及其变迁动力。
作者的框架是,以帝国为主角,将从周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,分别是帝国形成前(商周城邦时代),帝国运行期(秦到清)和帝国向现代转型期(晚清到当代)。即早期城邦人头税,西周开始履亩而税(以地的多少来算税),在宋朝有了商业税,但其实一直到明清都是税人税地,因为官僚团队,技术发展的变量反复变动。书中也进一步解构了中华帝国进程中不同王朝的财政特征,大致如下:
1. 城邦制,早期分国人,野人,夷人,按居民输赢和文化程度分管,收人头税;
2. 西周宗法封建制开始帝国财政,履亩而税,井田制用公私田收税;
3. 秦朝以商鞅变法把帝国打造巅峰,但苛捐杂税,徭役猛如虎;
4. 汉朝吸取秦朝教训,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,税收十分之一,当然也是丈量技术和官僚体系不够成熟。汉武帝打仗需要钱,各种手段来搞钱,桑弘羊《盐铁论》搞官营,学管仲搞奢侈品,管控铸币权,举报机制打压土豪,卖官赚钱;
5. 南北朝隋朝,人口和耕种技术发展,按人头收税导致土豪兼并土地交税却很少,百姓没有土地也要交税于是成为流民和佃户,让土豪的武装力量变大。国家于是发布均田制,给百姓荒田,用租庸调收税,租是田税,庸是徭役;
6. 唐朝改用两税法,统一用钱收税,一年收两次,徭役可以用钱来代替;
7. 宋朝开始税商。但宋朝怕赵匡胤这样的叛变,故文官带兵,兵权变动下的将兵互不认识,军事力量得到控制但官员数量冗杂,税收压力大,王安石变法失败,包括给百姓借苗的青苗法。
8. 元朝鉴于金辽汉化后实力下降,采取拒绝汉化的统治,把汉人作为第四等贱民,一百年就灭国;
9. 明朝一条鞭法基本就是两税法的延伸,收实物需要兑换,容易被酷吏压榨,被商人贱卖,收钱也容易苛捐杂税。
10. 清朝摊丁入亩,也都是土地兼并,生产技术发展,贪污腐败酷吏各种的反复;
11. 现代社会,民国搞财政预算制度和审计制度。
历史之所以使人明智是因为通过它可以更好的看待当今,是谓“鉴古方能知今”。先从经济和财政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,再一脉相承下来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很多政策,并将其落实到个人乃至家庭在时代中的选择,都说“人生发财靠康波”,而康波中最重要的背景最强音就是“时代+国家”。
暂无信息